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上海如何破题?
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上海如何破题?
上海在刚刚推出的“双自”联动方案里,提出了一项重点创新试点事项——探索开展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试点。
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方案》。为对接科创中心建设,构建高效的“双自联动”机制,上海提出了10项重点创新试点事项,探索开展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试点是其中之一。
根据推进节奏安排,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试点已经启动,年底要完成深化试点方案。
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试点包括四方面内容:放宽再制造产品需经原厂授权的要求;研究利用保税政策开展再制造业务;允许试点企业对再制造原材料开具增值税发票并进行税前抵扣;打通高端装备回收和成品销售“两头在外”的运作模式。
再制造和维修、翻新是不同的概念。不过,再制造也是用旧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业的技术和工艺,最终再制造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必须不亚于新品,而且售后质保服务也和新品一样。
简单的说,它的流程是:旧件回收——拆解——清洗——检测——再制造——装配——销售。
目前,上海的再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临港地区,卡特彼勒是体量最大的再制造企业,也是第一家在中国获得再制造许可的外国独资公司。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015年上海再制造产品产值可望达到50亿元左右。
因为再制造是一种环保、经济的生产方式,所以现在越来越被重视,《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发展再制造产业,挑战非常多。上海要开展试点中的这四项内容,如果落地推广,确实能够解决许多问题。
首先,现在进口废旧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都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很多国外的旧件无法规模化利用。
而在上海临港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包括卡特彼勒、奔驰等再制造项目,企业是希望在中国建立自己的亚太中心,将亚太区域的旧发动机等产品回收后再制造,再销售回亚太地区,这是一种“两头在外”的模式,但目前的政策条件下,难以实现这一构想。
11月5日,卡特彼勒集团、临港集团和上海国检局三方签署了加强入境再制造与检测技术合作的《合作备忘录》。
卡特彼勒集团全球副总裁Greg Folley表示,为了加快在中国再制造业务的开展,目前卡特彼勒计划将在法国的整机再制造工厂迁移到中国,以把中国的业务做得更大更强。当然,为了达到更远的目标,还需要进行更大的改革,比如旧发动机的整机进口。
其次,一些旧件回收的时候是拿不到正规发票的,就不能进行税务抵扣,企业的税务成本较高。如果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并进行税前抵扣,自然就降低了企业税务成本。
同时,如果可以利用保税政策开展再制造业务,对企业就是更大的利好,企业缴纳关税、增值税的成本就大大减少了。
其三,目前发动机、变速箱再制造需原厂授权,客观上对第三方再制造企业的发展有所影响。如果可以放宽这一要求,第三方再制造就可以更快发展起来,对整个产业的带动也是明显的。
当然,这一切改革能够落地的前提,是能够实现一个到位、有效的监管。